健康報網?>?醫學前沿
-
消炎“老藥”可抗擊流感病毒
5月7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文軍課題組在《細胞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研究發現,非甾類抗炎...
-
肝臟中發現新型“肥胖因子”
近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團隊發現,肝臟分泌的GPNMB蛋白,是一個新的“肥胖因子”...
-
自供電心臟起搏器豬實驗成功
最近,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和李舟帶領的研究團隊,與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
-
食管癌分期可用無創影像檢查
食管癌手術治療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期,是醫生選擇治療方案的關鍵點。為提高食管癌術前診療的精準...
-
澳斥巨資探索“最難治”癌癥新療法
據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官網7日報道,該組織將與澳大利亞癌癥醫療服務商G...
-
腦脊液中帕金森病致病蛋白積聚量檢出
日本大阪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全自動超聲波蛋白聚集檢測儀,成功從帕金森病患者的腦脊液中檢測出了...
-
飲用砷污染水會改變年輕人心臟結構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循環:心血管影像》近日刊發的一篇研究報告稱,飲用受砷污染的水會改變年輕人的心...
-
“納米+仿生”有效對付動脈粥樣硬化
記者近日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工程學院王貴學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納米+仿生”的設計思路,找到用...
-
人工智能為熒光分子斷層成像加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張光磊研究員團隊首次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熒光分子斷層...
-
卵巢癌抑癌基因突變概率明確
5月6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卵巢癌研究成果發布會介紹,該院吳小華教授領銜的卵巢癌研究團隊...
-
受損豬肺能體外修復并用于移植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7日發表了一項醫學最新進展:美國科學家報告稱,他們利用體外器官支持系統讓...
-
如何讓納米藥物躲過人體免疫系統排異 給它穿上“羊”的外套
心血管病已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學基礎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昨日,記者從...
-
仿生納米療法可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王貴學帶領團隊研究用仿生納米藥物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取得重要進展,其研究論...
-
美科學家用3D技術復制人類器官血管系統
【環球網綜合報道】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前的許多疑難雜癥均已可根治,但移植器官供不應求的問題一直都未...
-
美研究發現:狗通過嗅覺對癌癥識別率高達96.7%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6日報道,美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狗狗能準確嗅出“癌癥”,其識別概率高達...
-
多發性硬化癥有望康復?“喚醒”此蛋白是關鍵
我們能夠有效地控制軀體和各種肌肉運動,有賴于大腦發出的神經指令能夠快速到達目的地。這種快速傳導...
-
我國實施MR技術 輔助鏡胰十二指腸切除
日前,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肝膽胰外科與中南大學材料學院聯袂,啟用混合現實技術(MR...
-
中國專家令“最兇婦癌”可管控 晚期卵巢癌或變慢性病
卵巢癌發病率居女性惡性生殖系統腫瘤第三位,而致死率卻長期高居榜首,被稱“最兇婦癌”。中國收治卵...
-
何首烏肝損傷之謎被破解
日前,國際肝病頂級期刊《Hepatology》(《肝臟病》,IF=14.079)刊登解放軍第五...
-
開出治療子宮內膜癌“中國處方”
作為婦科常見3大惡性腫瘤之一,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近年來不斷上升,且患病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對于...
-
致心律失常心肌病有“阜外分型”
近日,《歐洲心臟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胡盛壽團隊的研究論文。該...
-
診斷白內障 AI醫生暫“不敵”人類醫生
人工智能診斷正在逐步滲透醫療領域,但人工智能在投入真實臨床應用后的準確率是否與研究階段一致呢?...
-
新研究揭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細胞變化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在線版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首次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
粵機構發表AI醫生對照研究:臨床上可輔助人類醫生提高效率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5日發布消息稱,該中心人工智能學科團隊完成醫學AI(人工智能)醫生多中心隨...
-
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阻止HIV傳播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3日對在歐洲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表示歡迎。這項研究進一步表明,艾滋病病毒(HI...